宝利配资

什么叫“踢人踢到钢板上”?这回是真的涨见识了。
这几天,重庆某大学内部群的“聊天记录”一事,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。
各大群都在疯狂转发,阅读量和讨论量一下子冲上了热搜。

当我们把整件事的来龙去脉捋清楚之后,才发现,这真是爽文一般的存在!
重庆某大学有一个叫胡姓的女教师,在学校里颇有名气。
这一天,胡老师无意中浏览了一个叫“工商秘密”的平台,这里一般是学生们租房购物,聊天八卦的地方,然而,看着看着,胡老师竟然发现自己被挂到了网上!
她仔细地看了看帖子的内容,顿时血压都飙升了。
在帖子中,学生说她“上课特别刻薄”,“把没礼貌当成幽默”“觉得自己是个女强人,就喜欢拿老师的身份去压人,训话”,最后,学生还评价了一句“其实(她这种行为)很搞笑”。

最最过分的是,这名学生还特别指出,胡老师有“媚男行为”!就是对男生和女生的态度,完全两样。
虽然没有指名道姓指出是胡老师,但信息完全对得上,姓氏都一样,明眼人一看就是在说自己。
胡老师的内心深受震动,自己对待工作的态度,虽然不能说是“鞠躬尽瘁,死而后已”,但自问一向是勤勤恳恳,只想把自己平生所学教授给学生。
没想到,自己的一腔教学热情,竟然在某个学生心目中是这样的形象。
她既委屈又气愤,莫名其妙遭受这种不明不白的诽谤不说,还搞得全校皆知,“臭名远扬”,这口气谁能忍?
作为一个学院副教授,人家都诽谤上了,自己再不搞清楚事情的真相,就真的说不过去了。
她联系了该网络平台的负责人,用技术保全了证据,并在他那里获得了“攻击学生”的身份。
在搞清楚了发帖人的身份之后,胡老师才明白自己被人骂的原因。
原来,自己在上课的时候,抽了一个学生回答问题。
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,“子公司和分公司的区别”,这个问题对于工商大学的学生来说,应该是手拿把掐的。
但这个女生却没有回答出来。
胡老师很负责,课后把女生留下来谈话,苦口婆心地跟她沟通。
可这样的做法,非但没有得到对方的理解和尊重,学生反而气势嚣张,全程白眼,对着胡老师一口一个“老子”。

这次谈话不欢而散,胡老师以为顶多只不过是自己的付出别人不领情罢了,她万万没想到,学生转个背把她网暴到了网上。
她做错什么了?
作为一个老师,上课不应该抽学生回答问题吗?
学生复习不好,不应该留下她沟通吗?
她的认真负责,竟然成了别人口中的“拿身份压人”。
而且学生口中所谓的“媚男”,不过是胡老师抽男同学回答问题对方回答出来了,而她回答问题没有回答出来,老师对两者的态度不一定,就成了她口中的“媚男”。
这口气,她实在不能忍。

收集完所有专业的证据后,胡老师在群里开始对着造谣自己的学生发起“正面硬刚”。
“上课刻薄的证据是?”宝利配资
“媚男行为的证据是?”

“你发的信息我将同时提交学校,网络不是法外之地。”


这种当面锣对面鼓的质问,真的是看得人全身血管都通畅了!
果然,在胡老师的反击下,匿名造谣的“真凶”浮出水面了。
她马上私聊了胡老师,但老师并没有理会她的私下求饶道歉,而是一定要在群内大大方方明明白白地沟通。
女生没办法,只好写下了一段话,当成道歉。

在这段话中,她特别指出自己患有“adhd”,称自己有精神类的疾病,无法集中注意力。
就??黑人问号脸。
这样的“小仙女”,即使上了大学,好像也并不知道自己作为学生的本分是什么。
不接受老师的提问,不愿意让人指出自己的缺点,不乐意接受教育。
一有问题,就拿“精神疾病”当成借口,恨不得在浑浑噩噩中“水”完大学这四年。
碰到一个负责任的好老师,还不习惯,于是高扯“女权”大旗,诽谤老师媚男,根本不知道对老师会造成多深的伤害。
真的是无法理解。
面对求饶和认怂,胡老师也没有什么可怜和同情,这种“小仙女”的臭毛病,老师当然不可能惯着。
道歉有用的话要法律干嘛?更何况这次得罪的可是法学老师!

自此,老师宣布,这件事结束之后,群解散,从此这门课不提问,无作业,不考勤,这样“皆大欢喜”。

你不是喜欢上水课吗?那就上吧!

既然兢兢业业地工作,对学生一腔热情地负责都会引来诽谤和口诛笔伐,那就干脆摆烂吧,你好我好大家都好。
但,害的是谁呢?
是千辛万苦挤过了独木桥,好不容易考上大学的同学们,是若干年以后的自己。
像李同学这样的小仙女,可能觉得自己只是一时口嗨,情绪不好就去网暴老师。
但她没想到的是,你伤害的,是一个具体的人。
她勤勤恳恳地工作,仔仔细细地做学问,把整个身心都扑在了学生身上,结果却被学生造谣,诽谤。
实在是令人寒心。
所以多说无益,老师的态度是绝不惯着,这个学生最终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。

从固定证据,到找到元凶,再到在群里对该学生发起诘问,只用了短短2、3个小时,简直是教科书般的操作,不愧是法学院教授。
那么,这个学生惹到的老师到底是何方神圣呢?


她拥有法学博士学位,曾在牛津大学犯罪学中心担任访问学者,现在是该高校的副教授,著作等身,多次主持教改项目。
跟着这样一个老师何愁学不到东西,竟然还要去网暴她?
胡老师有句话说得振奋人心:之前还有学生担心知识落地不了,今天不就落地了吗?

老师今天就教你们,如何用知识去打败“网暴”的恶劣行为。
这个老师和学生的聊天记录冲上热搜后,很多网友在评论区的留言一针见血:




公道自在人心。
口嗨一时爽,收场火葬场。
大学生都是成年人了,得对自己做过的事,说过的话负责,这是大学教的第一课,不是吗?

把无知当个性,把疾病当借口,这真是很多当代大学生的真实现状。
他们自以为有了见识,以为自己拥有了一些表面的知识,就能为所欲为,不管遇到什么事,都是以自我为中心,肆意地伤害他人。
很多大学生们,自以为是天之骄子,受不得一点委屈,一旦触碰到他们的雷点,就恨不得要毁了别人。
这样的心理,太不健康,也太不正常。
还记得河南朋友圈截图事件吗?
2025年4月,一则热帖在社交平台迅速发酵:河南女学生王某,在朋友圈发布对班主任极尽侮辱的言辞,内容粗鄙不堪,情绪激烈,迅速引来同学和家长的关注。
原因是王某因为作业拖沓,被老师在班上公开批评,没想到她当晚就在朋友圈对老师进行网暴,骂老师脑残。
朋友圈截图在网上被疯传,引爆了整个学校乃至家长微信群,对老师造成了严重的伤害。
事情发酵后,学校立刻做出回应:
对该学生处以停课三天、记过处分,并要求其提交深刻检讨书,接受三个月观察期。

老师受到严重伤害,很多网友看不下去,也发动对该学生的网暴。
面对铺天盖地的舆论攻击和沸沸扬扬的指责,王某的母亲承受不了了,她声泪俱下地说:“孩子已经知道错了,写了八份检讨书,请大家不要再骂她了,她还是个孩子……”
但眼泪并未招来同情,很多网友并没有放过他们:“知道错了就能轻易原谅吗?”、“孩子小不是挡箭牌,尊师重道是最基本的底线。”
所以啊,一些孩子年轻气盛,动不动就要去网暴别人,但你想没想过别人也可以网暴你?
你觉得这些伤害太深受不了,那被你伤害的人又怎么受得了?
很多事情都是相互的,如果你自己不想受到伤害,那么就不要拿起攻击别人的武器。
网络不是法外之地,任何人,做出了伤害别人的事,就必须要受到惩罚。
这是铁一样的定律。
情绪失控不是伤害别人的借口,言论自由也没有错,但前提是不能伤害别人。
网络空间同样有法律的边界与道德的底线,任何出于“无知”或冲动而伤害他人的行为,都将受到法律的审视与严惩。
PS.碎片化时代,坚持原创不易,欢迎在文章结尾给我们点一个【赞】+【在看】,你的支持就是继续创作的动力!
识别二维码 ★ 关注桌子
推荐阅读(点击蓝色小字即可):
本文编辑:redision,排版:造梦。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问题请联系后台。
愿世界上所有相同磁场的人都可在这里相逢。我是桌子,谢谢你的阅读。
泰禾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