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旧社会财富配资,有儿子的家庭,那是特别有底气的。
一些家庭,一口气就生了三四个女儿,还非要继续,生了儿子才截止。
按照封建习俗,没有儿子的家庭,还可以把侄儿过继,作为儿子养。
儿子继承家业,负责耕种,也给老人养老送终,这是天经地义的。
时光如梭,一晃就到了新时代,家庭和社会变迁,非常迅速。
“养儿防老”的传统做法,成为了一些中年人的累赘。
01
一日一钱,千日千钱,水滴石穿。这句话你应该很熟悉。是告诉我们,存钱靠日积月累。其实,中年人给父母养老钱,也符合这样的规律。
展开剩余84%身边的一个朋友小赵,是农村出身,还有一个妹妹。
按照农村的传统,小赵从小得到了父母更多的爱,也供养他读了大专。
妹妹二十一就出嫁了,妹夫是一个外乡人。
当然,农村的几亩地,一栋房子,一些茶叶林,都给了小赵。
于情于理财富配资,小赵都要管父母养老。
父母也很勤劳,在六十岁的时候,有存款五六万。到七十岁,也没有伸手问小赵要一分钱。
父母七十岁之后,身体每况愈下,干不了农活,还陆续把存款变成了医药费。这就不得不伸手问小赵要钱了。
小赵呢?城里的房贷还在,打工的收入一个月就四五千,孩子在上学,妻子在超市打零工,收入很少。
父母伸手要钱的头一年,小赵觉得“应该给”,每月给五百,毫不犹豫。
第二年,小赵失业了,经济压力巨大。而父母仍旧坐等小赵给钱。有两个月,小赵失约了,没有给父母钱。父母在村里,逢人就说,儿子是白养了,这大学也白读了......
小赵算了一笔账,如果父母活到八十岁,一年给父母六千,就是六万。这还不算通货膨胀的情况。
此外,父母就医,动不动就是三五千。缴纳医保、水电费等,累积起来,可能要十几万。
不知从哪一天开始,小赵很害怕接到父母的电话;也讨厌回到村里。
父母的电话一来,90%不是好事,是要掏钱。小赵还明白,要是父母老去,这丧葬的费用,高达五六万。两个老人,又是十几万。
汇总一下,小赵赡养父母的开销,高达三十万左右,时间是十年左右。
一个中年人,除了赡养老人,还有其他开销,这怎么顶得住?
另一方面,中年人从父母那里继承的东西,基本上不值钱:一栋老房子,卖都没有人要,出租还要看位置好不好;几亩薄地,子女大概率是不会去耕种了;一点点果树,利润几乎可以忽视。如果你是小赵,你接到父母的电话,烦不烦呢?只能给一个答案,就是“有苦难言”。
02
多少中年人,打心眼里羡慕那些家有退休金的父母,甚至羡慕“父母走得早的同龄人”。
这不是中年人恶毒,而是现实逼着他们这样去想。很多的想法,没有人明说,但是不代表不存在。
有退休金的老人,不要问子女要钱。这就解决了80%的难处。
如果退休金高,老人还常常贴补中年人,这就解决了99%的难处。
更重要的是,老人有退休金,不麻烦子女,自己也有底气,在谁家住,也很少看脸色。
反观没有退休金的老人,坚持“养儿防老”,一开口就像“道德绑架”一样。老人自己也难受。
现如今,养儿防老的几个弊端,家里人都要警惕了。
第一,很多家庭矛盾,就是养儿防老引起的。比方说,儿子要拿钱给老人,儿媳死活不同意。儿媳掌握家庭钱包,儿子就强行要。
老人生病了,要花钱了。子女们聚拢了,谁都不想多掏钱,把老人偏心的事情,说得如天那么大。
第二,一旦儿女失业,或者创业失败,老人的生活就没有了保障。儿女自己都吃不上饭了,老人还想什么呢?
一些儿女,都是靠爱人打工赚钱,才可以生活。老人让儿女的爱人掏钱出来,应该是不容易的。
儿媳女婿给养老费,说什么都是“隔了一双手”。
如果儿媳女婿的父母有退休金,那么他们开口就说:“那是你没有远见,造成今天的局面。”一句话,让老人哑口无言。
第三,我们已经不是多子女的时代了。家里也就一个两个子女,三个子女的都是少数。
想一想,一个子女要养两个老人,又要养活自己和孩子,这找了多大的罪孽?
看过很多中年人,在老人过世的时候,没有悲伤,而是“如释重负”。
是他们不爱自己的父母吗?是他们忘记了成长的经历吗?都不是的,是他们长期在承受“无法承受之重”。
03
我的一个朋友说:“没有房贷车贷,也不结婚,也不要孩子,就自由了吗?不会的,你还得算上‘没有老人’这一项。”通常,坚持养儿防老的家庭,是比较穷的家庭。子女经历了一次穷,就真穷怕了。没想到,子女到了中年,还是穷,恨不得找一条地缝,把自己装进去算了。
父母穷,就把余生的一切,交给了子女来安排。子女呢,带着赡养父母的压力,走到哪里都过得不顺畅,都有后顾之忧。
父母们,真的要醒一醒,养老靠自己已经成为了现实,也完全可以做得到。
时代一直在变,也一直在欺负那些一成不变的人,包括老人。
作者:布衣粗食。
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财富配资。
发布于:湖南省泰禾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